日本松浪硝子是使用礦石燒制成的假水晶。硝子的制作(仿制玉)已有幾百年歷史,明曹昭《格古要論》:“假水晶用藥燒成者,色暗青,有氣眼,或有黃青色者,亦有白者,潔白明瑩,謂之硝子。”如今日本仍稱玻璃為硝子,古玩界統稱這些模制的硝子為“料器”。
1、玉溫潤勻膩,如膏似脂,不現精光。硝子給人感覺雖然也覺瑩潤,但總感覺到精光外露,于瑩潤中浮有賊光閃爍。
2、白玉為天然產物,即使是上乘“光白籽”,體質也并非均勻如一,常有玉筋、玉花、玉性的表現。性是玉的結晶狀態。由于結晶顆粒、形狀多樣,排列也各不相同。玉器行業上稱為不同的性:頂性、臥性、硬性、軟性、斜性、雞爪性等,也有因不同解理而稱為爆性、片性等;還有因雜質而稱為干性、凍性和糠性的。總之,性是玉的毛病和缺點。正如“人無完人”一樣,哪有一點毛病沒有的人呢?這些玉“病”恰恰可以說明它的身份是真玉,但這些毛病在硝子中是難以找到的。做假的難度也就在此,仿技再高也難仿玉花、玉筋。
3、瑕也是鑒別玉和硝子的重要標志之一。玉有瑕,硝子無瑕。瑕并非都是綹裂所產生的,有的是結晶集合體的結合部位顯示的痕跡特點,似斷非斷。而硝子卻是勻凈如一,找不到瑕。應當承認,瑕是玉中的毛病,《呂氏春秋·舉難》:“尺之木必有節目,寸之玉必有瑕”。正是這毛病能證明它是真玉。造假者想造出假,就千方百計地用敲擊法制造傷殘充瑕,但傷口裂縫處干凈,不像瑕有“臟”的暈散。“白玉無瑕”只能是人們良好的愿望,能工巧匠碾玉時注意取舍,巧妙構思,盡量將瑕有意給略去罷了。
4、玉中*氣泡,這是一個重要的鑒定依據。硝子中卻常有氣眼、氣泡,有時僅憑肉眼就能發現,放大鏡下更是原形畢露。
5、古玉經千百年把玩,常有損傷,留下斷口。為了造假,不法之徒往往以敲擊法在硝子上人為致殘以迷糊世人。敲擊處必有斷口暴露,哪怕斷口是針尖大小,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問題。玉的斷口是裂石狀、無光。而硝子的斷口是玻璃狀、呈賊光。
6、玉的比重2.9~3.1,細掂量,略沉;硝子比重2.5,手感略輕。
7、對著陽光透視,硝子的某些部位可產生三棱鏡效果,發出七色光,而玉不會有此現象。